2022年07月16日 星期三 明日 大寒
高级搜索

曲周县:强化科技赋能保障粮食高产高效

来源: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  时间: 2025-5-14 16:12:47

邯郸市曲周县拥有耕地73万亩。近年来,曲周县始终坚持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,不断深化县校合作,以科技赋能粮食高产高效,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51万吨。

深化县校合作,打造粮食安全“智力引擎”

一是搭建一张数字网络。依托中国农大,建成国际上最先进的土壤植物无损测试实验室、“1+9”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站,形成覆盖全县的土、水、气、肥等全要素动态监测网络,为粮食安全提供大数据支撑。目前,与中国农大合作,包装的北方农业绿色发展多要素综合观测野外台站项目已经获批,提升观测实验水平,更好服务农业生产。二是构建一个技术联盟。由张福锁院士、农大实验站、科技小院、县农技推广站主导,组织农业企业、合作社、农户参与,构建“政产学研用”技术攻关联盟,服务农业生产。2024年解决粮食生产技术难题27个,培训农民技术明白人1.2万人次。近三年研发推广新技术模式15项。三是实施一批农科项目。依托中国农大实施了粮油绿色高质高效、粮食单产提升、小麦产业集群等一批绿色增粮项目,其中10万亩小麦减氨增效技术,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,受到正谱省长批示肯定;“绿色吨半粮”产能提升项目,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农业主推技术。2月25日,河北省冬小麦春季田管现场观摩暨“绿色吨半粮”建设研讨会议在曲周召开。

强化科技支撑,创建高产高效“智慧生态”

 一是向地力要产量。针对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低、提升慢等难题,积极实施冬小麦—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周年深翻(25~30厘米)增碳提质技术,通过2~3年时间,大幅提高有机质平均含量。二是向种子要潜力。依托中国农大、中国农科院开展小麦、玉米新品种选育、繁育和推广,培育出小麦龙堂1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品种,良种覆盖率达100%,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。三是向装备要效率。引进卫星导航设备、气吸式智能精量播种机等新型农机1200台,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2%;实施卫星遥感苗情监测,实现水肥药供应精准匹配;建立“气象预警+植保监测+统防统治”防灾体系,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1%以内,远低于5%的要求。2024年挽回粮食损失6.5万吨。四是向模式要效益。严格落实河北省“绿色吨半粮”创建行动方案,构建“政府+科技小院+企业+合作社+小农户”多主体合作共赢运行机制,2025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千亩核心方,总面积达1.19万亩,以点带面,推动“绿色吨半粮”建设在曲周全覆盖。

强化改革创新,重塑粮食生产“经营体系”

一是以高标准农田夯基。坚持“藏粮于地”,建成高标准农田62万亩,占比85%,亩均增产11%。再用两年时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二是以规模化经营提效。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,鼓励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,采取租用、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。全县流转土地33.26万亩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而且村集体每亩增收50~100元。三是以社会化服务降本。发挥曲周县供销社全国百强县级社引领优势,组建粮食产业联盟,整合16家合作社和农业企业,提供“耕、种、管、收”全链条服务,托管土地20万亩,亩均降低成本约120元。

完善保障机制,扛牢粮食安全“政治责任”

一是专班落实。成立书记、县长任“双组长”的工作专班,建立“县领导包乡镇、专家包技术、干部包地块”责任体系,将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考核,确保粮食生产任务落到实处。二是多元投入。充分发挥县校合作优势,整合多方资源,更大力度谋项目、争资金;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设立粮食生产金融等低息贷款,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经营。三是严格监管。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监管机制,坚决以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,强化农资质量、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监管,确保粮食稳产丰产。

联系我们 | 关于本站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声明
版权所有: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制作:河北省农业信息中心
冀ICP备06019716号-5 | 网站标识码:1300000031
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75号
网站保留所有权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