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农业招商网 > 招商项目

沽源县国家级藜麦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

来源: 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   时间: 2024-6-3 12:53:46

一、基本资源条件

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,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地带。县域内富硒土地资源丰富,富硒地区硒含量高于全国土壤硒背景值,并且具有富硒地层较厚、硒含量浓度适中、无伴生的有害元素、富硒品质好、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。

2013年,沽源县开始试种藜麦,现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.5万亩,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7.5%。2015年2月市农科院成立了藜麦研究所,完善了藜麦的品种繁育、种植技术、病虫害防御等专业技术,保证了张家口坝上地区藜麦产业的稳固发展,其中沽源是藜麦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,种植面积大,平均亩产300斤以上,有的甚至突破500斤,从种植到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,种植成本相对较低;同时沽源县目前建成了藜麦米、藜麦面粉、藜麦片等自动化生产线,生产能力和水平位居国内首位。未来,沽源县将以打造“中国藜麦第一县”为目标,推进优质种植基地建设,提升精深加工水平,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,不断提升藜麦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。

二、产业发展优势

1.气候条件适宜。沽源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,年平均气温+1.6℃,年日照时数最长3246小时,最短2616小时,年降水量426毫米,无霜期日数117天,最高海拔2123米,最低海拔1356米,平均海拔1536米,是藜麦的理想种植区域。

2.土地资源丰富。沽源县2012年在册耕地166万亩,主要农作物有燕麦、马铃薯、亚麻、杂豆、蔬菜等,藜麦的收购价格高于燕麦、亚麻籽等杂粮约5倍左右,收益高,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。

3.“首都两区”建设需要。藜麦抗旱能力极强,水分需求较低,通常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即可,只需在幼苗生长的初期阶段适当的浇水来促进幼苗的生长,适合在年降水量为200mm的区域生长,适宜旱作种植。发展藜麦产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坝上区域的农业用水量,符合沽源县环首都两区建设定位,同时对沽源县的农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
4.富硒土壤丰厚。沽源有30万亩富硒土地,藜麦的富硒值为0.137,是正常富硒值0.06的2倍,富硒值高于其他杂粮,目前富硒藜麦在国际市场需求量大。硒元素被誉为“生命之火”,能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,抑制肿瘤,防治心脑血管疾病,延缓衰老,抗氧化,保护、修复细胞等,沽源的天然富硒土地面积大,藜麦的富硒值高。

三、谋划项目

1.项目名称:国家级藜麦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

2.项目内容和规模: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亩,一期占地400亩建设办公区、加工区、研发技术区,综合服务区、二期300亩建设物流流通区、休闲观光区,三期占地300亩,为项目辐射带动发展区主打有机、绿色、富硒、高端特色的沽源藜麦的高端品牌,三期项目建成七个示范区,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再强链补链,打造集科技育种、规模化种植、精深加工、产品研发、销售推广、物流服务,休闲观光的综合性藜麦产业现代示范园区,围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,延长产业链条,实现展销、观光、体验、康养等多种功能的产业集群。

3.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:3.5亿元。合作、合资、独资均可

4.市场分析:藜麦,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谷物,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,藜麦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

5.建设条件:沽源县藜麦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,产业链发展上游,目前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种植规模最大、达5万亩,沽源藜麦另一大特色是富硒藜麦种植,富硒含量最佳,富硒藜麦国内种植面积最大,达3万亩,种植的天然富硒藜麦是国内唯一产区,生产的藜麦富硒含量在0.137—0.4mg/Kg之间。藜麦育种方面现已建成3个良种培育科研实验站,试验新品种1051个,培育适合沽源种植新品种165个,是国内最大的藜麦育种基地。藜麦产业发展中游阶段,沽源藜麦种植技术机械化程度国内领先,由最初的简单的机械种植发展到现在的全程机械化高度种植,藜麦产业链条下游发展由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大、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出藜麦米、藜麦片、藜麦面粉、藜麦面条、藜麦饼干、藜麦花胶等系列产品共15个单品,目前,产业链条下游还有待深入开发,市场前景十分广阔。

政策方面,沽源县人民政府出台了《沽源县藜麦三年发展规划(2024-2026)》,持续推动藜麦种植奖补政策,继续优化藜麦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。

6.合作方式: 投资建厂,投资方合资或独资。

7.联系人及联系电话:赵彦  13633235387

版权所有: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维护制作:河北省农业信息中心
冀ICP备06019716号-5 | 网站标识码:1300000031
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775号
网站保留所有权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