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干部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“青年挺膺担当、乡村振兴有我”主题团日座谈会发言材料
省扶贫开发信息中心 杨 晶
最近,我在《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》这本书中,读到了一篇文章,叫做《历史周期率:什么才是普通人最好的时代》,让我感触颇深。文章中提到,西汉汉文帝刘恒、汉景帝刘启的“文景之治”、唐朝李世民的“贞观之治”、明朝朱瞻基的“仁宣之治”等时期,政治清明、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,人民安居乐业,是封建社会中“普通人最好的时代”,在这些时期里,所有人都胸怀盛世梦,坚信日子会越来越好。每个时代,都有其特有的铿锵之音,不论过去、现在,还是未来,一个国家的上升期,就是普通人最好的时代,因为有希望,日子每天都在变得更好,未来一片光明。着眼当下,我们每个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,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
2023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写到,“厚植爱农情怀,练就兴农本领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”,这是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殷切期望,作为农业农村青年干部,我倍感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
俯下身子,涵养为民“真情”。今年是我从事扶贫以及乡村振兴工作的第6年,我有幸经历了打赢脱贫攻坚战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。从刚刚接触扶贫工作,到目前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我在一次次调研中看到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巨变,在一次次走访中看到了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、感受到了他们由衷的喜悦。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是“三农”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,从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到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的“五大振兴”,对象更广、范围更宽、要求更高、难度更大,这就需要我们青年干部脚踏实地、笃行不怠,常怀为民之心、厚植为民情怀,在新时代里焕发新气象,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。
迈开步子,常怀服务“温情”。青年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希望,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生力军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。我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期间,曾多次到搬迁群众家中入户走访,实施易地搬迁以来,曾经生活在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”地方的群众,现在住的房子是宽敞明亮的楼房,喝的水是干净卫生的饮用水,孩子们就近就学,年轻人就近就业,老人们就近就医,日常生产生活便利可及。我深刻感受到,是脱贫攻坚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转变,也是乡村振兴给他们带来了坚定的信心和前行的动力。作为农业农村青年干部,我们要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多到基层一线走一走,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,主动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急群众之所急,想群众之所想,真正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、办成事。
撸起袖子,保持担当“热情”。担当,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,它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力量,我们要在担当中历练,在尽责中成长。身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大背景下,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如何催生、发展新质生产力,成为我们青年干部亟需思考、探索的课题。我们要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,锚定目标,铆足干劲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持续用力,久久为功。要拓宽视野格局,抢抓科技创新的历史机遇,厚植发展优势、破解发展难题,奋勇担当、积极作为,解锁乡村振兴“新力量”。要善于打造独具时代特色、体现时代特征的信息化、数字化乡村发展新模式,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。
时代各有不同,青春一脉相承。乡村振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嘹亮的乐章,也是这个时代最为动人的梦想。今后,我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,踔厉奋发、担当作为,为建设新时期“普通人最好的时代”贡献青春力量!
我的发言完毕,谢谢大家!